向习总书记学习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闲暇时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感触很深。本以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本厚厚的纪实小说,没想到是形式新颖,事例生动活泼的系列采访实录,这首先让我眼前一亮。慢慢读来,更是“惊喜”不断。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通过采访习总书记的“身边人”,再现了习总书记扎根陕北黄土高原,七年来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青春面貌。阅读习总书记的青春故事,对他了解了更多,敬意与崇敬之意更是沉在心间……
书不离手,勤学多思。
村民梁玉明感慨:“他在梁家河待了七年时间,我就没见他离开过书本,没见他放弃过读书。”习总书记对读书已经到达了“痴迷”的程度。“听说,他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几里路才借到手。”
而且习总书记善于带着思考去读一本书。一能从书中某一观点来找到很多本书参阅。日复一日,读书历练出了他思路宽广、思想活跃、善于辨析的能力。同时,正如书中所说,习总书记日后的执政理念与思想也都是在阅读过无数本书籍中沉淀下来的。
作为新青年,在应该读书的年龄,“多读书、读好书”依然是必要的。让我们向习总书记看齐,“书不离手,勤学多思”,加强学习,学以致用,做到习总书记说的“功以学成,业由学广”。
艰苦奋斗,磨砺七载
1969年,习总书记在陕北一待就是七年。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在书中提到,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
向习总书记学习,我们要不畏困难,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经受考验,在努力实干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心系人民,志存高远
“近平把粮票和钱压在了碗底下”“近平开会时我们不瞌睡”“近平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这些淳朴而亲切的生活点滴,让乡亲们得出了一个结论:“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 从这本书中,我们真实地体会到习总书记青春时期就已生根的心系人民的伟大情怀。
青年习近平从破旧的农村通过苦干实干走进繁华的大都市,继而回去,其青春再次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楷模和榜样。向习总书记学习,关心他人,树立远大理想,为之奋斗前行。
品读习总书记的故事,我读到了高尚的人格魅力;体会了心系人民的情怀伟大;知晓了唯有初衷不改,方能脚步不停;
作为新时代新青年,让我们紧跟习书记的脚步,向建设美好中国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