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传媒学院第二十九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第二课顺利举行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第二课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进一步加强我院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质量,保证党员发展质量。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晚上7点时尚传媒学院根据上级党委指示,召开线上党课培训观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本次活动由时尚传媒学院组织委员刘检莲同志主持。

1、课程内容

2、课程章节



影片是由《求是》杂志社原副总编、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润,就2016年中央交办的八大课题中第七课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结果,进行一个简要的阐述与报告。
让我们去看一下对于这次观影活动入党积极分子的心得体会吧!

许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有相通和互补之处,才能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也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发展的规律特点,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才能成为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指引中国不断发展、进步。然而现实情况并不如意,盲目迷信西方思想者有之,不信马列信鬼神者也有之,现实中马克思主义教育也存在“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现象。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效性,理论工作者应当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生根发芽,把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相通性、互补性,致力于提高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的实效性,引导大众从学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上下功夫,才能进一步增强社会大众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李建伟:今天是2020年5月20日,听了今天的党课我对马克思主义又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前者为主的对立统一关系。要实现对于这.关系的具体的科学把握, 必须十分警惕和防止形而上学、折衷主义等等主观唯心主义的干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一样,都是复杂的社会存在。

刘薇:学习文化知识是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今世界,科学发展日新月异,逐步向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迈进,不学习,人就会落后。还要注意个人文化修养的培养,丰富自我的文化底蕴,因为仅有一个具备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青年,其社会适应本事才会比较强,才能较好地处理形形色色的问题。
看视频中,最后的一句话令我印象很深刻,没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之,我们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更应该学习并且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我们国家的文化发扬光大。

周依洁:今天晚上我们在线上开展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影活动。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互契合、融会贯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中的一些概念和思想都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张颖心:今天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影片《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部片子主要讲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碰撞,融合与发展,讲到了两者之间的统一性,对立性,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的问题。让我们明白了没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没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化。

在这里引用陈先达老先生的一句话:
只有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取得胜利
中国要革命和变革,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它又不能取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关注文化建设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任务》一文中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遗产,这个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
至此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第二课圆满结束。相信各位学员对本课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希望各位学员积极上进,时传君在这里祝你们早日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