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畲乡共绘团结卷 青春同筑民族情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团结是根脉,文化是根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青年的职责使命,也是高校服务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今年暑期,江西服装学院“红色绣花针”与“红商先锋”两支志愿团队深入资溪畲族聚居地,以“民族团结”为主线,将美育与专业融于民族文化传播之中,将青春与理想投射于乡土实践的田野之上。他们在“衣、食、住、育、艺”中走进民族风情,在“讲、演、画、编、助”中传递团结力量,以一双双脚步丈量民族情谊,用一份份真情绘就团结底色,助力民族地区在时代洪流中汇聚奋进合力、共赴振兴图景。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文化润疆、教育铸魂”的时代语境中,江西服装学院结合服装美育与商科创新,组建两支特色团队,深入资溪畲乡,以“文化体验+实践服务”的方式,为民族团结注入青春动能。
服装设计学院
“红色绣花针”民族团结实践团,在资溪多地织就民族团结之锦。
新月畲族村,成员沉浸式体验非遗婚俗,参与“拦路酒”“拜堂对歌”,同跳竹竿舞、试穿凤凰装,更走进村史馆,探寻畲族变迁与服饰文化,感悟非遗魅力。

乌石镇小学里,民族文化课堂播撒“一家亲”种子,安全课筑牢防线,手工课绽放创意,回力鞋承载着对孩子们的期许。

司前社区,民族服饰与刺绣课堂开讲,扭扭棒编织童趣,特色发型添彩,新鞋赠出暖意,让团结理念浸润童心。

排上村,安全与反诈知识护平安,红歌民舞传文化,一双双回力鞋,踏出孩子们奔向未来的坚实脚步。

一针一线,串联起民族情,让团结之花在资溪绽放。
商学院
“红商先锋”民族团结实践团,在资溪用多元实践织密民族团结纽带。

竹艺非遗里藏着团结密码。成员们体验竹编扇、竹烙画制作,在经纬交错中触摸匠心,感受传统技艺作为民族文化纽带的力量,更探索非遗在当代的创新传承。

畲乡文化中浸润民族深情。凤凰装加身、银饰叮咚,沉浸式体验让成员读懂畲族服饰里的图腾密码;非遗文化馆内,猴狮舞面具等展品,诉说着各民族共生共荣的故事。

生态实践里凝聚团结力量。探访“两山”转换成果,见证绿色发展如何让各族群众共享生态红利,更明白守护共同家园是民族团结的坚实根基。
从指尖技艺到文化共鸣,从生态守护到心灵相依,这支团队以青春之力,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资溪的文化沃土与绿水青山间绽放。

一场与民族文化的深度对话,一次青春与时代的热烈回应。在资溪的田野上,江西服装学院的青年学子用一堂堂生动的实践课,将团结理念融入乡土情怀,用专业素养回应时代召唤。他们让非遗焕发新彩,让传统走进童心,让民族情深深植根于一言一行、一针一线之中。
未来,江西服装学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拓展“三下乡”育人路径,引导青年在服务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中厚植家国情怀,在时代洪流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舞台上,绣出属于青年的时代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