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服满乡村志愿服务队绘就乡村新画卷⑦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引领下,江西服装学院“服”满乡村志愿服务队满载青春热忱,奔赴永修吴城候鸟小镇。他们以墙体彩绘的方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用专业知识和实际行动绘出新时代青年服务乡村、助力振兴的别样风采,充分展现了高校美育育人和实践育人的综合成果。

专业赋能,创意点亮乡土名片
吴城小镇地处鄱阳湖畔,是世界著名的越冬候鸟栖息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人文底蕴。初到小镇徐家村,“服”满乡村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便被其淳朴的民风和独特的生态景观深深吸引。稍作调研与筹备,队员们迅速投入创作之中。他们立足专业所学,发挥审美特长,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践力量。面对候鸟之家的空白墙面,队员们精心设计图稿,将白鹤起舞、小龙虾跳跃、望湖亭、水上公路等吴城最具特色的生态与人文元素巧妙融入笔端。站在脚手架上,他们一丝不苟地勾勒、上色,手中的画笔仿佛拥有了生命,为沉寂的白墙赋予了全新的灵动与故事,也赋予了青春的温度与理想。颜料染红的衣襟,此刻成了他们最耀眼的“青春战袍”;一幅幅墙绘,也成为新时代青年服务乡村、助力美育进基层的生动注脚。
汗水浇灌,青春绘就滚烫勋章
盛夏的赣北大地,酷热难耐。38℃的高温将墙面炙烤得滚烫,脚手架发烫、涂料气味刺鼻,让队员们的创作过程也因此变得格外艰辛。汗水反复浸湿衣衫,干涸后在背上凝结出一层层白色的盐霜;皮肤被阳光炙烤得黝黑。颜料沾染了衣襟与发梢,甚至双手直接探入乳胶漆桶取色,他们也浑然不顾,眼中只有画面上逐渐成型的美丽图景,不畏高温,不计辛劳。
队员姜立阳、冯伊铭等人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勇于担当和挑战的精神,赶进度、保质量;凌晨五点,当小镇还未苏醒之际,他们已提前起身,趁着短暂的清凉时光加紧绘制。连续多日在高温高强度的环境下工作,队员们体力消耗极大,部分成员多次出现中暑前兆,但始终无一人抱怨退缩。墙上的每一笔色彩,凝结着他们汗水与心血。
墙绘生辉,乡情点赞青春力量
经过队员们不舍昼夜的奋战,一幅灵动传神、极富有吴城特色的生态美景终于跃然墙上。原本朴素的围墙实现华丽蝶变,成为村里候鸟之家一道亮丽夺目的文化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欣赏、赞不绝口。
“画得真好啊!太像了!”一位村民指着墙上的白鹤、小龙虾和望湖亭由衷感叹,“这些都是我们这儿的宝贝,画得活灵活现!以后游客肯定更喜欢来我们这儿了!这些大学生娃娃,给我们这老地方带来了满满的青春活力,真好!”
队员们看着自己的作品得到乡亲们的认可,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欣慰与自豪。正如他们的心中所感:“38℃高温下,颜料与汗水一同凝固,绘就乡村最美的风景。这面承载创意与热血的墙,是青春最鲜活的答卷,更是江服学子‘自找苦吃’的滚烫勋章!”
这场“以美育人、以艺振乡”的生动实践,不仅扮靓了乡村风貌,更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写下了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精彩注脚。
执笔向未来,青春筑梦乡村
一抹色彩,点亮村庄容颜;一幅墙绘,唤醒发展希望。江西服装学院“服”满乡村志愿服务队的青年学子,以双手为笔、以汗水为墨,用专业所长服务乡村建设,用艺术之美赋能文旅融合。他们在吴城候鸟小镇的生动实践,正是新时代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乡村振兴的鲜活缩影。
一墙一世界,一笔一信仰。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将滚烫的青春誓言深深烙印在赣鄱大地上,奋力绘就中国乡村最动人、最充满希望的明天。青春之笔仍在继续书写,美丽乡村的画卷也将越描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