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践”荷田,“服”满乡村 | 马头墙 小天井 跨越百年岁月 领略古人智慧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须振兴。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团员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贡献青春力量。7月2日,“‘服’满乡村”志愿服务队在村委委员李俊铭的带领下走进荷田徽派古村落,深入了解荷田古民居在防盗、排水、通风等方面的建筑智慧,感悟淳朴的徽派民风民俗。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走进荷田古村落,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就被鳞次栉比的徽派建筑吸引了眼球,在村委委员的介绍下,队员们走进了老党员方烈光爷爷的家里。根据方爷爷的介绍,这栋房子建立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全屋用实木搭建而成,在榫卯技术的作用下,这栋房子百年不倒,木头也历经百年没有腐烂,队员们纷纷感叹古代技术的神奇,被古人智慧所折服。
徽派建筑从外来看,墙头高出于屋顶,白面黛瓦,前后对称,墙端头起翅,如凤头鹊尾,马头高昂,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树衬托之下,宛若一幅水墨画,这便是徽派建筑一大特色——马头墙。方爷爷向队员介绍,高高的马头墙,一有防盗功能,马头墙的高大耸立在客观上会大大增加盗贼出入偷盗的难度,减少被盗的风险;二有防火功能,徽派建筑大多为木结构,易引起火灾,且所建宅屋修建密集、彼此相连,一家失火往往殃及邻里,损失惨重,马头墙能有效隔断两幢相连的房屋,防止火势蔓延;三有挡风、挡雨、保暖、御寒的围护功能,马头墙一般高出屋顶数尺,能有效阻挡寒风直接灌入屋内,且徽派建筑采用的是小青瓦,体积小、重量轻,所以马头墙可以有效挡住大风吹翻屋瓦,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建筑。
屋内一进门便能看到徽派建筑的特色之一——“天井”,在荷田村,有堂皆井。四周坡屋面的屋顶,围合成一个开放式空间,形成一个漏斗型井口,汇四水归堂,下底设池塘,以滴水为界形成了一个天然之井。天井不仅能平衡房屋内的热量循环,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还能防止房屋潮湿,在雨季或湿润的天气中,天井可以收集房屋周围的雨水,形成四水归堂功能,并且保持屋内通风干燥。村委委员和老人向队员介绍着天井形成的原理,队员们深刻领会到了古人在建筑技术方面的智慧结晶。
走出屋外,队员们看到房屋门上精致的雕花,纷纷感叹技艺的精巧,村委委员介绍这是一项极具婺源特色的国家级非遗文化——“三雕文化”,分别是砖雕、石雕和木雕,婺源三雕在徽派建筑中各司其职,砖雕、石雕多用于门楼,木雕则用于堂内。方爷爷家屋门上是用砖雕雕刻的雕花,其寓意则是来自家族祖训。据方爷爷所说,每户人家的砖雕都是不一样的,它们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会借用带有美好寓意的民俗文化进行雕刻,有的则会根据自己家族的家训进行设计。
传承发展徽派古建,大力弘扬中华文化。通过本次实地走访,实践队员们收获颇多,他们不仅领略到了徽派古建筑的魅力所在,还拓宽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在实践中,“‘服’满乡村”志愿服务队每一位成员都增强了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将专业技能同建筑的保护实践工作相结合,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